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

環保運動和過多包裝的「矛盾」


   日本的垃圾分類回收,比香港要早開始得多。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後,垃圾桶消失於日本街頭,取而代之的是分類回收桶。如果在街上找不到回收桶的話,許多日本人都會將垃圾帶回家中,再分類拿到垃圾站去。分類回收的活動仍未正式打入香港的家庭,在我們眼中,日本人的確似乎更環保,走得更前。

  另一方面,在這個看似「環保」的日本國,「過多包裝」的問題卻一直存在,仍未得到改善。所謂過多包裝,如果根據日本的政府部門所下的定義,是指那些為了使貨品更加美觀,更易於吸引顧客,而使用的包裝。日本的貨物,包裝的確是美輪美奐,特別是土產手信,精緻的包裝實在使人不自覺掏出銀包買下好幾盒。但是,不少香港人買回去後,打開盒子一看,比月餅盒還要大的包裝盒中,可能只有幾件小小的食物,這時候,就可能忍不住大罵日本鬼子蘿蔔頭吧。這種似乎跟環保全然相反的行動,實際上的確同時存在於日本社會中。如果要試圖解讀這兩種行動同時存在的話,可能是基於日本人重視外人目光的的原因吧。

  在日本展開環保運動後,本末倒置的情況也有出現。人們可能為了要達到更高的回收率,造成自己所在都縣的環保運動很成功的現象,而製造出更多的垃圾。本來是為了減少垃圾的政策,卻反過來成為製造垃圾的元兇了。還有,早年在日本曾經推行過所謂一些環保運動,被批判為以回收為名,打著環保招牌、利用民眾善意的牟利活動。不少日本人也有同一個想法,就是到底日本社會有多真心是希望推動環保呢?在歐美地區,不打口號、不作宣傳,環保一事其實已經植根在民眾之中,並不需要刻意去做。日本人的再三強調,多少是刻意的經營,希望展現好的一面給國際間看。至於過多包裝的問題,除了是吸引顧客的手段,也有「人做我做」的心態:因為別家如此,如果自己不做的話,會被視為小器吧。另外,日本人也十分在意讓別人看到自己手上拿著的是什麼,特別是一些私密的女性用品,總是要好好包幾層紙,再用一個黑色的膠袋好好裝起來,才交到客人手中。

  從日本人十分在意外人目光這一點來看,這樣多少解答了為什麼日本人在「環保」的同時,仍孜孜不倦地「浪費」吧。看似矛盾的兩個事物同時存在的話,定有一個因素隱藏在背後呢。稍微離題,日本的「文庫本」基本上清一色都是A6尺寸印刷出版的,所以日本人製造了一種適用於這類書本的書套,除了方便讀者攜帶出外,可以保護書本之外,可能同樣也是出於不想讓人知道自己在看什麼書的心態呢。


(圖片轉載自網絡)

4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