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

窗邊.窗邊的小荳荳

最近上課,讀了一點《窓ぎわのトットちゃん》。這是日本著名藝人黑柳徹子的自傳散文,中文譯名是《窗邊的小荳荳》。

雖然現今已經較少人使用這個詞語,日文中的「窗邊」,其實是暗示在公司中被投閒置散、冷落在一角的「冗員」,這些「窗邊族」大多是中老年的員工。這些人在公司沒事可幹,只好坐在窗邊讀讀報紙、看看風景,打發時間,因此被稱為「窗邊族」。極端的情況,甚至不讓他們幹自己的事,精神壓逼他們自動辭職。如果引申在學校情況的話,是指一些融入不了團體,只可以默默地坐在一角的學生。

在《窗邊的小荳荳》中,小荳荳並不是被排擠而被「窗邊」。小荳荳行為和思想都很異想天開,例如:上課的時候站到窗邊,招呼路過的化妝廣告人(ちんどん屋)來表演、或是因為感到新奇而重覆不停打開書檯的蓋子。雖然小荳荳心地善良,而且腦筋也很靈活,一點也不笨,但這樣的孩子,一般的學校都不願意接受的。老師很早已經放棄小荳荳,讓她自己站在一邊玩,後來終於忍受不了,要求她退學。而《窗邊的小荳荳》,就是講述這樣一個奇妙的小孩,轉到一間採用旋律教育法 (eurhythmics) 的學校後,獲悉心裁培後得以成長的故事。所謂旋律教育法,並不注重訓練,而是希望讓學生自己以身心去體驗、自行獲得知識。這一套教育方法,最早是為音樂學習而設計的,後來也被應用到一般教育上。

讀《窗邊的小荳荳》除了會因為小荳荳奇特的行為舉動,使人會心微笑之外,也讓讀書反思,使人跟不上社會的,是人本身,還是制度,對於所謂的「管理教育」,即要求學生完全順從老師一方的教育模式,可說是來了個當頭棒喝。

記得小時候,家中也有一本《窗邊的小荳荳》的中譯本,而且也曾經讀個愛不惜手,只是後來捐贈家附近的社區中心圖書館了,現在倒好像又有點不捨呢。

1 則留言: